mobile365-818办公室关于印发麟游县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lyx-01-14_A/2018-0613001 公开目录: 麟政办发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11日
主题词: 发布机构: 麟游县政府 文    号: 麟政办发〔2018〕36号
 

mobile365-818办公室

 

关于印发麟游县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的通知

 

麟政办发〔201836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麟游县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mobile365-818办公室           

2018510            

 

麟游县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工作,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743号)和《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实施方案的通知》(宝政办发〔201791号)精神,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为目标,坚持统筹设计、协同推进,尊重意愿、自主落户,存量优先、带动增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协同推进土地、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保障、财税等配套领域改革,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城镇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52人,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15.2个百分点以上。

二、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

(一)全面放开放宽重点群体落户限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1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积极探索实行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县公安局牵头,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在我县城区、各镇镇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配偶、父母、子女),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1有合法产权住所;2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3)有合法稳定就业。

2.大中专院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在校期间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也可以不迁移户口,毕业或在外地就业落户后,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者迁入我县的就(创)业地,不受毕业年限限制。

3.退出部队现役的农村籍义务兵和士官,在实际居住生活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租借、寄住)的,可根据本人意愿登记常住户口。

4.举家在县城区、各镇镇区连续居住1年以上的农村籍人员,在实际居住生活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租借、寄住)的,可根据本人意愿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5.取得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可根据本人意愿在我县城区、各镇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6.引导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对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根据其意愿,允许保留其在原籍地的农村集体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对于在我县从事社会服务(环卫、快递、护理、家政、保安、酒店服务等)行业1年以上农村转移人员,可在实际居住生活的我县城区各镇镇区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二)在农村地区实行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政策。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陕政发〔201512号)、《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宝政发〔201532号)精神,凡 2015319以后办理了进城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可将户口迁移至进城落户前户籍所在地。(县公安局负责)

(三)放宽投靠类落户条件。具有我县城区、各镇镇区户籍的人员,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夫妻双方父母,可以申请相互投靠落户,无年龄限制。放开儿媳与公婆、女婿与岳父母之间投靠落户限制。特殊情况投靠落户由公安机关研究。(县公安局负责)

(四)县内实行户口自由迁移政策。具有我县城区县辖镇(镇区)户籍的人员,可以在县内城区和镇区自由迁移户口对于无落户地址的可在社区集体户落户,户口登记在镇(街道)专门集体户人员不适于此项规定。(县公安局负责)

(五)全面放开县辖建制镇户口迁移政策。凡有意愿在我县各镇(镇区)落户的,可将户口迁移至我县镇(镇区)落户,对于无落户地址的可在社区集体户或镇集体户落户,户口登记在镇(街道)专门集体户人员不适于此项规定。(县公安局负责)

 (六)放宽回原籍落户限制。凡户籍曾经登记在我县的人员,均可以将户口迁移至原户口登记地,以上人员无具体落户地址的可在社区集体户或镇集体户落户。(县公安局负责)

(七)全面设立小区集体户。在民政部门正式命名街路巷名称且居民小区在辖区派出所申请备案,经审查符合设立集体户条件的,派出所应及时设立小区集体户。小区集体户是指以小区所在地址作为落户地址设立的集体户,由小区物业指定专人协助管理。解决因房屋产权变更对群众户口登记造成的不便。房屋产权发生变更后,登记在房屋地址的户口未迁出的,派出所可将其户口迁移至所在小区集体户,确保房屋所有人及时办理户口登记。(县公安局牵头,县民政局、县住建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全面设立镇区集体户。在没有设置社区居委会的镇应设立镇区集体户,为本辖区无自主产权住房、无法在实际居住地址落户的人员解决落户地址问题。镇集体户由各镇政府明确公共地址设立集体户并指定专人协助管理。(县公安局牵头,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各镇政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制定实施配套政策

(九)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县财政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支持力度,省对市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分配与持有居住证人口挂钩,县财政及县级相关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在安排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专项资金时,要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镇给予重点支持。落实镇政府的主体责任,逐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引导各镇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统筹资金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县财政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根据各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人数等因素适当给予奖励。(县财政局牵头,县卫计局、县教体局、县人社局配合)

(十)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补助机制。制定县级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的实施办法。财政部门在安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等相关专项资金时,对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镇给予倾斜支持。围绕县委、县政府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重点镇发展规划和方向,继续加大对省级重点示范镇和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等城镇化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配合)

(十一)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按照以人定地、人地和谐的原则,制定人地挂钩实施细则,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数量挂钩政策,通过实行差别化用地标准、实施规划统筹管控、改进用地计划安排、优化土地供应结构、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机制等措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的合理用地需求。(县国土局负责)

(十二)完善县城基础设施项目投融资制度。研究制定县城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沟通协调机制、考核奖励机制、融资后续监督机制,推动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与地方财政扶持政策的有机结合。积极利用证监会关于公司债券发行管理的有关政策,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充分利用交易所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社会资本通过认购公司债券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城基础设施项目的信贷投放。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合理回报机制,探索优化PPP项目的多种付费模式,采取资本注入、直接投资、贷款贴息,以及政府投资股权少分红、不分红等多种方式支持县城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建设,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尽快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及时解决好确权颁证遗留问题,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在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各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试点推动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落实进城落户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则。加快推进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完善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权能及实现形式,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支持和引导进城落户农民自愿有偿转让“三权”权益。允许进城落户人员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各镇不得强行要求进城落户农民转让其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或将其作为进城落户条件。现阶段农村“三权”交易范围要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县委农工部牵头,县农业局、县国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将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政府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权利。住房保障逐步实行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通过市场提供房源、政府发放租赁补贴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承租市场住房。推进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面,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覆盖范围,鼓励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缴存。(县住建局牵头,宝鸡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麟游管理部配合)

(十五)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县人社局牵头,卫计局参与)

1.做好进城落户农民参保工作。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确保连续享受基本医保待遇。进城落户农民在城镇单位就业并有稳定劳动关系的,可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规范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进城落户农民和流动就业人员等参加转入地基本医疗保险后,转入地经办机构应依据参保人申请,通知转出地经办机构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手续,确保管理服务顺畅衔接,避免待遇重复享受。转出地经办机构应在参保人办理中止参保手续时为其开具参保凭证。参保凭证是参保人员的重要权益记录,由参保人妥善保管,用于转入地受理医保关系转移申请时核实参保人身份和转出地经办机构记录的相关信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补偿管理政策、信息系统功能和服务网络,建立异地就医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跨省就医联网结报。

3.妥善处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中的有关权益。进城落户农民和流动就业人员等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当年,基本医疗保险不受限制,按接受地规定继续享受相应的待遇。后续年份按时足额缴费并享受相应报销待遇。流动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缴费年限各地互认。

4.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管理服务工作。规范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业务经办程序,积极探索推行网上经办、自助服务、手机查询等经办服务模式,引导和帮助用人单位和个人依规主动更新参保信息。加强经办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和推广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信息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和数据信息跨地区、跨部门共享,确保跨地区、跨制度参保信息互认和顺畅传递。

(十六)落实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等政策。加快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参加当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按规定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确保进城落户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的权利。进城落户农民获得当地居民户籍后,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条件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镇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县人社局牵头,县民政局配合)

(十七)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各镇要确保进城落户农民子女受教育与城镇居民同城同待遇。加快完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为进城落户居民子女转学升学提供便利。(县教体局负责)

(十八)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切实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教育培训、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各镇根据实际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并提高服务标准,缩小居住证持有人与户籍人口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县公安局牵头,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各镇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监测检查

(十九)健全落户统计体系。切实做好年度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户籍人口年度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我县两个指标的变动状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测算评估,积极做好数据上报发布工作。(县统计局牵头,公安局配合)

(二十)强化检查和评估。2018年组织开展对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情况的中期评估,2020年进行总结评估。要采取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相关配套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动态调整完善政策,强化政策实效。(县公安局、发改局负责)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mobile365-818 承办单位:麟游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地址:麟游县西大街8号 投稿邮箱:lyzfxxw@163.com

陕ICP备06012309号  陕公网安备 61032902000104号

网站标识码:6103290003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8.0浏览器